锂电池正极材料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2020-06-19 浏览次数:146次
锂电池正极材料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锂电池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等构成,其中,正极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了锂电池的各项性能指标,且正极材料在锂电池总成本中占据1/3以上的比例,因此正极材料在锂电池中占据核心地位,提高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成为当今较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一、锂电池正极材料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锂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技术路线
在正极材料发展前进道路上,技术路线之争一直不断。目前,主流的正极材料包括钴酸锂(LCO)、锰酸锂(LMO)、磷酸铁锂(LFP)和三元材料(NCM/NCA)等四大类,就能量密度、成本、安全性、热稳定性和循环寿命来看,它们各有千秋,这也导致锂电池正极材料技术发展出现分化。
1、钴酸锂(LCO)是较早商业化的锂电正极材料,优点是充放电稳定、生产工艺简单,缺点是钴价格昂贵、循环寿命较低、环境污染严重,主要用于小电池领域及手机和平板电脑等IT产品中,是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的主流正极材料。
2、锰酸锂(LMO)优点是锰资源丰富、成本较低、环境友好、安全性较好,缺点是其能量密度较低、高温性能差、容量衰减明显,主要应用于小型锂电和动力电池产品。
3、磷酸铁锂(LFP)优点是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制造成本较低等,缺点主要是能量密度低、低温性能较差、高倍率放电性能差(放电电压低)等,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
4、三元材料(NCM/NCA)优点是能量密度高、容量大、稳定性好,缺点是高温性能差、安全性一般、制作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产品,逐渐成为电动汽车的应用主流,近两年其市场占比不断提高。
总之,每种正极材料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陷,有自身的应用领域和市场需求,**来发展看,能量密度的提升将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
(二)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技术现状
新能源汽车对于动力锂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量密度、成本、安全性、热稳定性、循环寿命是动力废旧锂电池回收的5个关键性能指标。正极材料作为动力锂电池的核心,目前已大规模市场化应用的主要包括磷酸铁锂(LFP)、锰酸锂(LMO)和三元材料[镍钴锰酸锂(NCM)和镍钴铝酸锂(NCA)]三种类型。其中,磷酸铁锂和锰酸锂材料在基础研究方面已没有太大技术突破空间,其能量密度和主要技术指标已接近应用极限。从技术进步的角度看,三元材料由于具有高能量密度、较长循环寿命、较高可靠性等优点,逐渐成为动力锂电正极材料的主流。
1、磷酸铁锂
磷酸铁锂(LiFePO4)材料具有原材料丰富、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等诸多优点。但是由于磷酸铁锂电池一致性和能量密度较低,制约了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目前,业界一般认为磷酸铁锂比较适于储能系统,主要应用于基站和数据中心储能、家庭储能、风光电储能等领域。
磷酸铁锂的改进主要集中在表面包覆、离子掺杂和材料纳米化3个方面。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当前磷酸铁锂材料的实际容量已经达到160mAh/g,十分接近170mAh/g的理论容量。如果材料的批次稳定性和制备成本能够进一步降低的话,该材料在储能系统等领域将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2、锰酸锂
锰酸锂材料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无污染、安全性好、倍率性能好等优点,是理想的动力电池材料,在产业化的进程中需要改善其较差的循环性能及电化学稳定性。
近年来锰酸锂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改性锰酸锂,通过表面修饰和掺杂改善其性能。锰酸锂材料的技术开发以日韩两国的技术成熟度较高,其锰酸锂产品已达到现阶段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的使用要求。日产的Leaf纯电动轿车采用了日本AESC公司的锰酸锂离子电池,早期的雪弗兰Volt也采用韩国LG化学的锰酸锂离子电池。
ldx9011.cn.b2b168.co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