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现状:低端饱和高端不足

2020-06-23 浏览次数:172

锂电池现状:低端饱和高端不足

 

中国的可充电电池产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90年初,是镍镉电池;1990年中期是镍氢电池;1990年代末至今是锂电池时代。
到2014年,**汽车用锂电池市场的规模将上升至248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215倍。目前70%的锂离子电池应用于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随着混合动力车和电动汽车的普及,**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急速扩大,各国也开始加入到这场事关本国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锂电大战”之中。目前世界上在新能源车技术上走在**的是日本、德国以及美国。中国锂电池厂家虽然数量并不比国外逊色,但是真正能生产出高品质锂电池的企业并不多。
去年,上汽集团考察了全国的锂电池厂,最后下定决心和美国A123公司合作,原因就是在国内几乎没有能够满足汽车需求的电池。中国锂电池厂的规模并不小,例如,在锂电池技术领域,比亚迪、力神集团、深圳比克电池等企业,都置身于锂电池的深度研发。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无论是上游还是中游和下游,国内已经涌现出一大批勇敢的“试水者”。其中,比亚迪、奇瑞、长安已经开始进入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阶段,中游和上游企业如宁波杉杉、浙江万向、科力远(600478)和中信国(000839)、西部矿业(601168)等,也在加快步伐改进原材料的生产工艺水平,以提升质量,增加产能。但是,之所以还是会出现上汽事件,“那是因为中国的锂电池厂家基本上都是在低端电池上下工夫,真正迈入高端科技的厂家很少。”恒正科技苏州公司董事长董明如是说。究其原因在于,手机、笔记本用锂电池技术简单,而车用废旧锂电池回收则是一项复杂的工艺。没有高额投资和先进的技术力量,成功研发车用锂电池很难。
目前业内的主流观点认为,新能源汽车将沿着“镍氢-锂电-燃料电池”产业化路径发展。因此,无论如何,锂电池都是必须经历的阶段。而中国现在的较大症结,董明认为是低水平重复建设。
1、一般来说,满足汽车需要的锂电池,成品率应该在60%以上,成品率能够达到80%的,就可以盈利,如果能达到90%的成品率,则可以实现40%的毛利。而国内如今的平均水平也只能达到60%的成品率,一旦新能源汽车大量生产,中国目前的锂电池市场是无法满足需求的。说到这里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明明未能满足需求的车用锂电池,却被*称产能过剩。
2、国内现在做得较好的电池企业,当属比亚迪,它是目前国内一掌握车用磷酸铁锂电池组规模化生产技术的企业,该技术在世界上也处于良好地位,比亚迪纯电动车E6和混合动力车F3DM已正式推出搭载其*的锂动力电池。但是,除了比亚迪、风帆股份(600482)这样少数的几家资金雄厚的企业外,如前所述,大多数的企业还都在低端领域徘徊,因此,中国的锂电池市场就变成了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不应求。
3、考察一个锂电池厂是否具备良好条件,除了资金实力之外,技术水平很重要。而考察技术水平一个重要的标准是,电池的材料和设备是厂家提标准还是供应商提标准。中国目前的市场现状是,基本上都是供应商在提标准,因此厂家很被动,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研发、创新。
4、一般而言,要想成功投资一家锂电池生产厂,高端的至少需要三五个亿,如今,中国是三五百万就起家了,很多人都想着等赚钱了再投资扩大规模。实际上,三五百万起家和三五个亿起家相差很远。人员、装备、技术、环境的差别,导致了中国的锂电池成品率低。日本之所以走在锂电池生产的*,是因为日本的设备后期维护人员都会参与到设备研发的环节,对设备的构造和应用了如指掌,而中国设备基本上都是依靠进口,就导致了后期管理的不完善,对设备的利用和保养不到位,使得电池的成品率也无法跟上,更别谈高端生产品牌竞争力,在中国目前这样的大环境下,后期成长较难。

ldx9011.cn.b2b168.com/m/
联系我们

在线客服: 380051729

联系人:谢生

联系电话: 18318726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