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锂电高端市场,人才成关键
2020-06-29 浏览次数:128次
进军锂电高端市场,人才成关键
在**锂电爆发的近两年里,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锂电产品已占据了**40%的市场,成为了世界较大的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但遗憾的是,目前我国锂电产品**的绝大部分是低端市场,还处在以廉价劳动力博取微利的时期。有分析指出,要全面提升我国动力电池行业水平,培养和引进国际化高端人才是关键。
据悉,我国于1998年才开始商业化生产锂离子电池,到目前为止锂电池在我国的发展也就经历了近20年的时间。但是随着国际能源危机的持续以及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近几年我国锂电池开始呈爆发式增长,并迅速**了大片国外市场。
据了解,2010年我国电池行业的销售收入**过2630亿元,化学电池的产量**过350亿只,出口量**过245亿只,出口额81亿美元。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锂电池和过去粗放型经济中很多产业一样,占据的基本上都是低端市场,量大利薄。
目前对这种状况,有业内*分析认为目前国内电池厂产能水平低与设备水平有关,目前国内大多数的电池厂装备的水平还不够先进。但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亚洲电动车之父”陈清泉指出,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产品质量一成靠的是设备、九成靠的是人才与经验。
我国锂电池研发本身起步较晚,而随着近年来国家纷纷出台的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不少缺乏资质的企业也一哄而上投产锂电池,造成目前国内锂电池行业产能良莠不齐的局面。据了解,满足电动汽车要求的锂电池成品率能够达到80%以上才可盈利,但目前国内较好的电池厂仅能达到60%以上的成品率。
此外,我国目前80%的电池核心材料还需依靠进口。而且在国外新能源电池研发屡获突破的同时,我国在锂电池方面的研究却迟迟未获有效进展。居中国二次电池生产业**的河南环宇集团有关负责人说,出现这样的状况,很大原因在于中国在该领域的专业人才数量和结构方面都存在很大不足,人才培养资源和渠道也较为缺乏。而事实上,环宇新能源正由于引进了大批高端人才,才在去年国内锂电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态势下,创下了骄人的业绩。
*曾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有媒体分析指出,随着新能源产业的日益发展,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对人才的需求将更加迫切。因此,我国锂电池产业要掌握核心技术,进军锂电高端市场,必须在相关人才的培养上作出长期的努力。
近日,上海一家PE的负责人李先生分析指出,在**锂电池投资热的形势下,较关键的是要找到有技术突破的企业。他认为,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现状来看,锂电池正极材料较**会率先取得突破。
4月18日通过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规划中明确了两点,一是以纯电动为主导,二是追求电池的轻量化。因此,锂动力电池将成为未来的方向。但是尽管近年来国内锂电池投资热兴起,但是和国外先进企业相比,我国锂电池企业在技术上还是相对落后。业界普遍认为,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将获得巨大的增长空间。
从废旧锂电池回收的构成来看,主要包括电极(正极和负极)、电解液、隔膜和包装材料四个部分,其中包装材料和石墨负极技术相对成熟,成本占比不高,核心材料主要是正极、电解液和隔膜,而这三块也恰是产业链上各家企业争夺的焦点。
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隔膜现在在国内还做不了。而中国虽是电解液生产大国,但是核心原料电解质六氟磷酸锂主要依靠进口,关键原材料仍然受制于人。根据日本IT市场研究机构IIT近日发布的一份**主要正极材料生产商2011年销量报告中,中国的三家企业,湖南瑞翔、当升科技和湖南杉杉,销量均在3000吨到4000吨之间,排名***三。进一步证明了我国在正极材料方面取得的突破。因此,业内一些*认为,在锂电池技术上,较有可能取得突破的,可能就是正极材料。
目前,国内投资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的企业也越来越多,而正极材料也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因此近年来一些企业也开始在隔膜和电解液方面进行适当投资。目前,佛塑金辉高科、新乡格瑞恩、桂林新时代和深圳星源材质等公司已经能够生产锂离子电池隔膜,九九久、多氟多、江苏国泰等企业也纷纷投资新建六氟磷酸锂项目。国内锂电池企业对锂电池各方面的研发投入,必将推进我国锂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ldx9011.cn.b2b168.com/m/